新疆和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共建教育实践基地

时间:2025-09-15 浏览量:

 9月10日,新疆和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实践基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将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教育形式,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理论研究的高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实践探索的示范和文化传播的窗口。

 在纪念馆讲解人员的引导下,新疆和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还通过沉浸式体验,感悟革命先辈丰功伟绩,强化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官兵,奉命从阿克苏出发,历时18天,行程790多公里,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抵达和田,一举粉碎敌人的叛乱阴谋,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记录。此后,部队官兵就地转业、屯垦戍边,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馆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故事,都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基地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沉浸式教学方式,帮助师生深刻感悟老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副政委赵敏说,基地的建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我们将与新疆和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老兵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基地为平台,进一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共同探讨学习老兵精神,把老兵精神更好地融入到课程研究当中来,互相交流,老师们可以到基地给学生们上思政课,基地也可派员到学校给师生们讲老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感人故事,推动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和兵地融合。

 新疆和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库尔班尼萨·努尔麦麦提:老一辈革命者扎根大漠、屯垦戍边,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忠诚与担当。他们战风沙、抗饥寒,在极端环境中默默奉献,令人动容。如今的美好生活,正是建立在他们的艰辛付出之上,我们更应感恩当下,铭记历史。作为学生工作者,我将把这些感人故事融入教育引导,激励青年学子传承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新征程上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新疆和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热娜古丽·艾克拜尔: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馆内泛黄的照片、斑驳的实物、震撼的影像,让我这个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洗礼。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走出纪念馆,我深感责任与使命重大。“沙海老兵”的故事,是鲜活的思政教材,是培育青年学生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的生动范例。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要把“老兵精神”融入教学,用老兵们的奋斗故事告诉学生:爱国不是空洞的表态,而是像老兵们那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责任、勇于担当;奋斗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像老兵们那样,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不畏惧!

 新疆和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学生罗佳新: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与那段“踏平瀚海千里浪,扎根边疆铸忠诚”的峥嵘岁月撞个满怀。纪念碑更像一座精神坐标,它静静矗立在那里,提醒着我们如今的安稳生活,是无数人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换来的。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用再经历当年的艰苦,但“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精神,应成为我们成长的底色。我会把这次参观的感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像先辈们守护边疆一样,守护好我们的时代,让红色基因在青春里继续发光。

   (编辑:陈转霞  审核:库尔班尼萨·努尔麦麦提)



版权所有:新疆和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